網上購物對普通消費者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事。但如何從立法上保障和促進網絡購物等電子商務的科學發展卻是個全新的課題。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總經理徐龍建議,中國應該盡快制定統一系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對徐龍的建議,阿里巴巴等國內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均表示大力支持。
在網絡論壇轉載《電子商務法》提案以后,也受到大量的網民關注,作為買賣雙方的消費者和網店店主都大吐苦水,表示電子商務立法的必要性。
“網購一族“小王說:“那次在網上秒殺了一個諾基亞手機,買回來根本就不能開機,后來給維修人員一看是高仿機,那個店主口口聲聲說自己沒錯,高仿機是寫了,不過字體小了點,是我自己沒看,后來自己還花了郵遞費才退款的,前前后后折騰了半個月,如果有《電子商務法》,我就能把他的店給拆了。”
很多網友都有類似小王的上當經歷,很多人表示雖然網購很便利,但現在就充充手機卡、游戲卡等虛擬貨物,數碼類的實物還是得自己去賣場才放心。這樣的信心門檻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也讓絕大部分老老實實做生意的“店主們”感到很委屈。
在網上經營了兩年的服裝店店主“水晶夢”回帖說:“因為那些奸商的行為引來一些用戶的投訴,所以像淘寶之類的網站都制定了對店主來說相當嚴厲規矩,其實網店的經營主要是靠價格優勢取勝的,一分錢一分貨,20塊一條的牛仔褲質量肯定不能跟專賣店里的比,已經聲明了會褪色,但很多顧客買后就是抓住褪色這點糾纏不清,已經洗過一次的褲子怎么肯能退貨呢?”,說到這里小雪無奈地表示每次遇到糾紛都得費好大勁才能平息,遇到不講理的顧客就只能退錢,自己吃虧了。一些人還利用嚴厲的規定來成立了“惡評公司”,對購買了的商品故意給惡評,要求店主賠款才肯刪除惡評,小雪希望這次兩會能順利通過《電子商務法》,給網商們提供成長的法制環境。
我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已超過3.5萬億元
目前,電子商務已經逐步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的各個層面,網絡化生產經營與消費方式逐漸形成。預計在諸多因素的推動下,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將迎來井噴期,2012年交易規模有望突破7.5萬億元。根據中國商務部網站數據,2009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已超過3.5萬億元,比2008年增長了48.5%。
推薦已草擬的《電子商務法》(草案)
在徐龍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內容應包括立法宗旨、電子商務概念、基本原則、交易主體、電子合同、電子簽名及認證、電子支付、信用保障、交易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電子商務稅收、行業自律、爭端解決機制、法律責任等內容。
據記者了解,徐龍在議案中還附上了一份詳細縝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他希望通過制定統一系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規范和保障電子商務這一新興經濟模式的快速健康發展,從而促進中國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進而提升中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