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網無線:出師未捷身先死
鈦媒體注:人人網無線事業部的變動引發了外界對其未來命運的關注。本文作者張韜認為,這一舉動表明人人將要放棄無線事業部了。這并非聳人聽聞:即使投入了大量財力,無線部門也并沒有為人人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加之其內疾已經積重難返,人人無線恐怕要落得一個無作為、身先死的結果。
有消息稱,人人網無線事業部的組織機構調整,將把員工調到人人游戲及糯米網的業務部門,但不排除會影響部分員工的去留——重點在于最后一句。想必人人網是要放棄無線事業部了。讓我們來看看幾個主要原因:
1、一直在模仿,從未去超越
今年年初,人人網無線事業部為響應陳一舟的“一場戰役”口號,連續推出兩款應用啵啵和美美,分別主攻語音移動市場和照片社交市場。
但是用戶發現,美美其實就是instagram,而啵啵更夸張:和市場上一種名叫“啪啪”的同類產品極其相似,連名字也相似的同時,還略顯三俗本質。
其實這種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早前人人網的無線產品就推出過“私信”,因為抄襲嚴重而不得不叫停。本以為叫停之后其會有所收斂,未曾想到私信的叫停與啵啵及美美的發布,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其沒有表現出一點點臉紅的意思。
哪怕360的周鴻祎這個戰士還玩玩微創新的概念,人人網的無線產品卻不加掩飾、大張旗鼓的抄襲。
其實這是受人人網本身的影響,因其骨子里就存在抄襲情節,否則人人無線業務抄襲問題為何一直無人重視。這個社交網站的行業巨頭,從一開始就在抄襲別人的業務并一直持續到現在,而且這個業務恰恰還是其核心業務……
2、創新意識薄弱,不斷錯失用戶需求
人人網之前叫“校內網”,改名后這是變了個叫法,其業務的核心用戶依然是大學生為主。在互聯網產業鏈趨近完整的當時,想尋求一個互聯網創新的突破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移動互聯網大潮的來臨,多次給予了人人網無線事業在大學生用戶上創新的機會,可惜其并未抓住。
比如前段時間火熱的小黃雞。其實通過人人網的用戶頁面可看出來當今大學生的內心是多么的孤獨,人人網這個個人展示的平臺,對他們來說其實是互聯網中一個宣泄的出口,而小黃雞創造出了移動互聯網的宣泄出口——用戶們和機器人聊天。從另外一個角度也體現出了無線端人人網產品的失敗——沒有人在無線產品端愿意和人人網用戶聊天。
3、資金投入過大
人人網對無線端的投入一直非常巨大,早在去年中旬,人人網副總裁還興致高昂的告訴媒體“人人網無線端預計投入千萬美元,是去年的四倍”以便表現出人人在無線端必勝的決心。如今無線業務花了錢,卻收效甚微,當領導說出的話如潑出去的水,現在不但要盈利沒盈利要用戶沒用戶,資本市場還不斷表達對人人無線業務的看空,只能自己埋單。
說個題外話,具可靠人士透露,人人網的無線事業部初期確實花錢大手大腳,花高價找能人本身并無問題,但是花高級工程師的錢找中級工程師就說不過去了。錢,不是這么花的。
4、不斷消耗老用戶,未曾挖掘新用戶
之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先圈人,再圈錢”沒錯,但“再”是什么時候?》,有人留言“有用戶就肯定有盈利”,我很明白在企業做公眾產品的耳濡目染之下已經將其奉為“經典”,但是消耗用戶和為用戶提供服務是兩回事,所以在說“有用戶就肯定有盈利”的時候,需要問問自己懷揣著一個怎樣的心態,又實際采取了什么樣的行動,是為用戶提供服務?還是不斷消耗用戶價值?
在我看來,人人網的無線端產品一直在對其互聯網多年積累下來的用戶進行消耗,從未想到切實有效的辦法去開拓新用戶,這一點和另一家同樣重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企業騰訊的做法完全相反——微信的成功在于,我不去管PC端的QQ用戶有多少,我專心的去做移動端用戶,并且想辦法讓那些從來不用手機QQ的用戶對微信產生興趣。
所以人人網的無線事業部,不斷的在吃資金的老本、不斷的在吃用戶量的老本。話說回來,其也做過挖掘用戶的舉措:
有用戶發現,人人網客戶端在電信的三星合約機中無法卸載;
幾個月前,人人旗下產品被蘋果AppStore全線下線,原因是刷榜。
兩種留住用戶的手段,讓人嗔目結舌。
在這場名為調整,實為裁員的“組織機構調整”方案中,人人無線作為人人網業績埋單的“先鋒”戰死沙場。翻看其歷史,1月16日整合成立、同年5月27日放棄無線事業部,短短四個半月的無線革命,讓陳一舟當初喊出的“一場戰役”口號成為笑談。
人人網,一直被業界稱為一家“沒有靈魂的公司”——手中掌握著大學生的關系鏈,卻不知道怎么挖掘其數據潛力??梢哉f無線業務的無作為,一部分是受其影響。
首先,人人產品過于重視形式。
我記得當初我也是一名人人網的用戶,在我打算注銷人人賬號之前,我發現朋友網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人脈”功能:去一個陌生人的頁面,然后服務器去計算你若想認識這個人,需要通過身邊的哪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去聯系。
同年這個時間,人人網在搞時間軸。
時間軸確實在一段時間內引起了話題,只是持續不久,便不了了之。朋友網這種“人脈”的展現形式是數據挖掘的結果,人人網時間軸是產品形態的產物。數據挖掘和產品形態的對比,是內在和外在的對比。在產品形態和交互形式逐漸被重視的今天,推出時間軸無可厚非,可跟“人脈”比就稍微差了一點點。并且,單純的產品形態的美化無法留住SNS用戶——有一次看康熙來了,被訪問的大學生說打理個人主頁更多是出于個人社交關系維護的需要,但每天看到好友分享的一些“無聊的生活細節”,他們實在沒太多興趣多停留一下。所以其需要考慮的是怎樣不讓用戶產生這種惰性。
反觀人人網一直盈利的游戲業務,可能歪打正著的在某種程度上消磨了一下用戶惰性。
其次,生意人情節大于產品人情節。
刷榜、抄襲、盲目多元化、沖動上市、負債,人人網做了太多生意人應該去做的事情,可能是受到陳一舟的影響——其表現出的才華,更多來自于生意人的身份。我們都清楚,一個企業負責人的思維習慣往往會影響其企業業務的展開,比如人人網開放平臺,一個本該被重視的技術業務被生意人思維影響,致使一個設計糟糕、流程混亂的產物匆匆“應運而生”,致使一部分第三方開發者立誓遠離。
現實是,人人網接連負盈利是對其生意人情節的最大諷刺。
其實哪怕人人網放棄了無線業務這顆“毒瘤”,自己也岌岌可危。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團購業務上,其拆分無線業務的員工后將其分散在人人游戲和糯米網中。人人游戲可以理解,作為唯一一個盈利的業務,當然要在能賺的時候多賺點(又是生意人情節),團購就讓人搞不懂了。
說句實話,團購業務前途未卜這是有目共睹的,多少家團購網站出現了,又有多少家團購倒下了。在前景尚不明確的前提下人人網不知為何看好團購,不斷為團購業務填坑,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很多時候,不能用一句跟“未來”相關的憧憬和承諾去看待業務。電商有些東西,需要考慮的是“短期見效”。
可憐的人人無線業務作為“先鋒”,無作為,身先死。這“先鋒”是“主帥”親自傳授、親自提拔,卻又是親自下達命令將其斬首,不僅讓人感嘆成也蕭何敗蕭何??蓳Q個角度想,在這移動互聯網大潮撲面而來的時候,“先鋒”陣亡,“主帥”怎保?
.
- 上一篇:關鍵詞不要刻意的增加或者減少
- 下一篇:MSN不死背后:在最強資源上做內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