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新聞學的出現
《網絡新聞學》作者仲志遠先生2000年初加盟中國大陸第一家網絡新聞媒體——北京千龍新聞網,這使其能夠在傳統新聞媒體與網絡新聞媒體之間,以及網絡新聞的歷史、理論與實務之間筆走龍蛇,拋棄了慣有的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的抽象演繹,毫無僵硬教條式的呆板。語言活潑靈動,文字激情歷練,迥異于傳統的新聞教科書。
《網絡新聞學》并不以某種單一的意識形態為終極圭臬,而立足于通行全球的經濟勢力的視點還新聞以產業本來的面貌,也就是以新聞為本位,著重新聞的人文色彩。本書視野開闊,緊扣網絡新聞媒體的跨域性(或曰全球性)而指向全球華人文化圈的新聞網站,在傳統新聞媒體與新聞網站、資本勢力滲透網絡媒體等方面進行了細致入微地深度探求。
作者論述了商業網站是民間新聞傳媒再度出現的一種傳播形態,敢言前人之不為。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商業網站充任了新聞傳媒的角色(除了新聞的采訪權以外)。國際互聯網使先前一向被權力利益集團所掌控的新聞發布權力遭受到了顛覆性的消解,個人新聞網站已經不乏其例。如果說,商業化環境下的美國因為克林頓緋聞事件而使網絡贏得了新聞媒體的地位,卻僅僅遭受到一些觀念上的非難與利益上的分解的話,那么,集權國家里更多的還是采訪權的許可與否,當然,商業網站基于眼下的現實狀況而只有等待時日。
網絡新聞雖然源自于傳統新聞,但網絡本身的傳播特性卻已經使網絡新聞業務的摸索與探討成為必要。海量性的新聞信息使得網絡新聞的標題走上了返璞歸真的路途,其明顯的標志就是標題的單行化。實際上,標題與新聞正文之間存在的空間疏離性也使得網絡新聞標題的內涵較之于傳統新聞標題而不可避免地趨于復雜,對編輯文字功底的要求顯然也遠遠地超出了傳統編輯。此外,新聞報道的寫作除了技術上的衍變之外,也隨著后現代社會思潮顛覆了往日的宏大敘事話語而轉向了個性化故事化等等頗具人情味的筆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信息時代新聞記者的角色轉換的論述。記者是社會的守望者和民眾的代言人,而不是某一政黨派別的傳聲筒,關懷弱勢群體,匡正社會時弊……網絡時代的新聞記者正在經歷著自己的角色轉換。
- 上一篇:中國電信明年實現城市20M寬帶全覆蓋
- 下一篇:互聯網大戰又一季:百度 VS 360